離岸浮動式風電再生能源是海上風電的新興領域。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學系教授楊瑞源指導的學生團隊(隊名) Orein,設計並建造一個浮動風力發電機載台模型,遠赴荷蘭參加「2023 Floating Wind Challenge(國際浮式風能挑戰賽)」。儘管當天海況不佳,然而 Orein 的浮動載台在發電效率、載台結構完整性、穩定性、實用及成本效益都獲評審高度肯定,榮獲設計報告獎第二名、競賽實作獎第三名之雙重肯定。 楊瑞源教授表示,離岸風電是再生能源的一部分,目前已經利用近海海域進行風能發電,開發更遠更廣闊的海上風電將是趨勢,而浮動風力發電機載台是取得成功的關鍵之一,目前歐洲已建立起一些浮動風電再生能源研究示範場域。「Floating Wind Challenge」是希望透過競賽,激發年輕人的創意與發想,加速浮動載台發展。5 月 12 日舉行的「2023 Floating Wind Challenge」吸引歐、亞、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地區大學組隊,共計有 11 隊參賽,成大Orein是台灣唯一參賽的隊伍。 Orein 團隊成員共 6 人,其中碩班生 3 人分別是陳乃齊、孫詠鈞、戴紹捷,大四生為林昱蓁、林奎瑱、鄭舜文。團隊前後花費 3 個多月時間完成設計並建造。楊瑞源教授對於學生的用心與付出大為讚許,他說,團隊對於載具模型的每一個環節都注意到,甚至在模型還沒做出來前,就先到安平漁光島海域以水桶等浮具,驗證設計概念之可行性。 為使模型在競賽時能如預期表現,團隊在設計前即詳細蒐集比賽海域荷蘭海牙 Scheveningen 海灘的風況、波浪、水流、地形水深等資料。模型建造完成後,又到成大水工所風波流試驗水池與大型斷面水槽模擬荷蘭海牙 Scheveningen 競賽海域的波浪、風況等條件做進一步測試。 另外一件事也能看出團隊的細膩,由於比賽時必須現場組裝載台模型,萬一船運模型船期延宕,後果難以設想,6 人幾經考量,決定將長、寬、高各約 1 公尺大小的載台模型拆解成 4 個模塊,個別打包,跟著上飛機。之後又擔心模塊出關,海關會有意見,於是事先徵詢海關規定、提出書面說明。而最終模塊化設計及載台穩定性也是此次國際競賽獲評審委員青睞之處。 5 月 12 日競賽當天,荷蘭海牙 Scheveningen 海灘的海況差,連同成大 Orein 團隊,只有 4、5 隊隊伍的載台穩定地在海面上隨波浪浮動,Orein 載台不只平穩,上方搭載主辦單位指定的風機也持續發電。模型的穩定性、結構完整性、發電效率俱佳。而團隊採用的支撐結構、錨和繫泊設備,融入台灣相關產業較為熟悉的工法,理論上有助於鏈結產業、增加成本效益。 楊瑞源教授指出,團隊第一次以英文做設計報告,就非英語母語人士而言,能獲得第二名,非常不容易。模型競賽也有水準之上的表現。「Floating Wind Challenge」於 2022 年首次舉辦,去年模型競賽場域選在室內試驗水池舉行,2023 年到實際海域實作,不確定性增加許多,成大 Orein 團隊能獲得國際雙重肯定,十分不容易。 (文字內容來自於成大新聞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