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岸浮動式風電再生能源是海上風電的新興領域。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學系教授楊瑞源指導的學生團隊(隊名) Orein,設計並建造一個浮動風力發電機載台模型,遠赴荷蘭參加「2023 Floating Wind Challenge(國際浮式風能挑戰賽)」。儘管當天海況不佳,然而 Orein 的浮動載台在發電效率、載台結構完整性、穩定性、實用及成本效益都獲評審高度肯定,榮獲設計報告獎第二名、競賽實作獎第三名之雙重肯定。 楊瑞源教授表示,離岸風電是再生能源的一部分,目前已經利用近海海域進行風能發電,開發更遠更廣闊的海上風電將是趨勢,而浮動風力發電機載台是取得成功的關鍵之一,目前歐洲已建立起一些浮動風電再生能源研究示範場域。「Floating Wind Challenge」是希望透過競賽,激發年輕人的創意與發想,加速浮動載台發展。5 月 12 日舉行的「2023 Floating Wind Challenge」吸引歐、亞、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地區大學組隊,共計有 11 隊參賽,成大Orein是台灣唯一參賽的隊伍。 Orein 團隊成員共 6 人,其中碩班生 3 人分別是陳乃齊、孫詠鈞、戴紹捷,大四生為林昱蓁、林奎瑱、鄭舜文。團隊前後花費 3 個多月時間完成設計並建造。楊瑞源教授對於學生的用心與付出大為讚許,他說,團隊對於載具模型的每一個環節都注意到,甚至在模型還沒做出來前,就先到安平漁光島海域以水桶等浮具,驗證設計概念之可行性。 為使模型在競賽時能如預期表現,團隊在設計前即詳細蒐集比賽海域荷蘭海牙 Scheveningen 海灘的風況、波浪、水流、地形水深等資料。模型建造完成後,又到成大水工所風波流試驗水池與大型斷面水槽模擬荷蘭海牙 Scheveningen 競賽海域的波浪、風況等條件做進一步測試。 另外一件事也能看出團隊的細膩,由於比賽時必須現場組裝載台模型,萬一船運模型船期延宕,後果難以設想,6 人幾經考量,決定將長、寬、高各約 1 公尺大小的載台模型拆解成  4 個模塊,個別打包,跟著上飛機。之後又擔心模塊出關,海關會有意見,於是事先徵詢海關規定、提出書面說明。而最終模塊化設計及載台穩定性也是此次國際競賽獲評審委員青睞之處。 5 月 12 日競賽當天,荷蘭海牙 Scheveningen 海灘的海況差,連同成大 Orein 團隊,只有 4、5 隊隊伍的載台穩定地在海面上隨波浪浮動,Orein 載台不只平穩,上方搭載主辦單位指定的風機也持續發電。模型的穩定性、結構完整性、發電效率俱佳。而團隊採用的支撐結構、錨和繫泊設備,融入台灣相關產業較為熟悉的工法,理論上有助於鏈結產業、增加成本效益。 楊瑞源教授指出,團隊第一次以英文做設計報告,就非英語母語人士而言,能獲得第二名,非常不容易。模型競賽也有水準之上的表現。「Floating Wind Challenge」於 2022 年首次舉辦,去年模型競賽場域選在室內試驗水池舉行,2023 年到實際海域實作,不確定性增加許多,成大 Orein 團隊能獲得國際雙重肯定,十分不容易。 (文字內容來自於成大新聞中心)...

[以下文章內容引用成大新聞中心焦點新聞] 本系大學部夏宇新同學參加日本第30屆衛星設計競賽(第30回衛星設計コンテスト),以「泛用防災合成孔徑雷達衛星STARSAR」為題設計衛星整合系統應用於水利防災,撰寫學術論文並輔以實體模型製作,與東京大學、京都大學等日本一流大學學生共同競賽,於2022年11月12日決賽時榮獲「電子情報通信學會獎」,為校爭光。 日本衛星設計競賽自1993年開始舉辦,由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及在日本航太、機械等領域具主導地位的學會主辦(電子情報通信學會、日本機械學會、日本航空宇宙學會、日本天文學會等)、日本政府各部門協辦(內閣府宇宙開發戰略推進事務局、文部科學省等),是日本航太及衛星相關領域極為重視的年度競賽,在國際間亦享有盛名。參賽者須提出衛星設計相關構想,以英文或日文撰寫科學論文,並製作實體模型參賽,入選決賽者須現場發表論文並接受審查委員即席提問,規定嚴格且競爭激烈,對參賽者是相當大的壓力考驗。 夏宇新同學以「泛用防災合成孔徑雷達衛星STARSAR」為主題,提出利用合成孔徑雷達衛星進行水利防災監測與應用,合成孔徑雷達之觀測波段能穿透雲層,在颱風及雲雨的影響下依然能直接獲取地面資訊,應用價值遠大於普通光學衛星,尤其對於高雲層覆蓋率的西北太平洋季風帶,具有更高的防災實用價值。夏宇新在今年68件參賽論文作品中,獲得評審的肯定,成為順利進入第二階段決賽的15件參賽論文之一。往年主辦單位會提供交通費用讓挺進到決賽的參賽者,到東京的決賽現場進競賽,然而今年因為疫情緣故,外國人入境受到限制,故夏宇新只能採以線上形式參加決賽。值得注目的是,夏宇新是日本衛星設計競賽舉辦30年以來,首次有外籍參賽者以日文撰寫論文、以日語進行發表,並接受日本學者專家的即席提問,夏宇新全程以日語穩健且具體地回應委員們的提問,針對衛星設計理念與防災應用潛力予以詳細闡述,深獲評審委員青睞,最終榮獲「電子情報通信學會獎」的肯定。 「在有限的時間及資源下,對初賽後的所有審查意見均以正確學術研究方式詳實回應,這是遠超出我們所能想像的努力及實行力,我們在此表達敬意。還有,您能流暢地用日文撰寫論文及口語發表,展現出您很高的潛力,這絕對會是您未來成功的莫大助力。」在決賽結束後,審查委員長給予夏宇新極高的評價。 相關連結: ...

[以下文章內容引用經濟部水利署焦點新聞] 今(12)日經濟部水利署於台北國際會議中心舉辦「淬鍊創新 永續水利-表揚全國水利傑出貢獻人員及團體」典禮,表揚「終身成就獎」得主郭金棟教授、大禹獎、水利事業貢獻獎及水利績優貢獻獎得主、水利工班職人、綠美化水岸土地認養維護績優單位以及水患自主防災社區評鑑績優縣市。曾文生次長也到場祝賀,嘉勉全國水利從業人員的辛勞並感謝致意。 曾次長提到受疫情影響,雖然無法如期於水利節6月6日舉辦表揚典禮,但也要選在疫情較和緩時表揚全國水利傑出的貢獻人員。水利工作包含防洪、供水,且越來越多元,去年的百年大旱,因為有水利人的努力,如桃園─新竹備援管線,讓新竹用水無虞,臺灣晶片仍正常供應到全世界,展現出臺灣韌性。除此之外,水利署也業務擴展協助能源發展,如利用滯洪池設置光電太陽能板,由售電收入支付滯洪池土地租金;德基水庫、日月潭水庫今年蓄水率皆達8成5,有助穩定供電,水利署的調度做到了。除了延長水庫壽命、擴增水庫容量外,水利人未來將會面臨更多考驗。最後,很高興認識終身成就獎得主郭金棟教授,郭教授作育英才,培育許多優秀的工程師,有這些工程師在,將會為臺灣帶來更美好的未來。 111年度全國水利傑出貢獻獎終身成就獎得主為國立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學系郭金棟教授,超過60年的水利生涯,畢生致力於海岸工程與防護研究,參與多項國家重大工程以及海堤建設,如:臺中港、高雄港、基隆港及枋寮、蚵子寮海岸調查等,也在成功大學、中興大學、海洋大學教育莘莘學子,退休後持續投入海岸保護工作,維護海洋生態,提攜後進並提供良善建議,足以為水利人的表率。 今年6位大禹獎得主分別是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河海工程學系李光敦教授、台灣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李嘉榮總經理、臺北市政府工務局水利工程處吳秋香副處長、國立中央大學吳瑞賢副校長、社團法人中華民國水利技師公會全國聯合會許時雄顧問、經濟部水利署鍾朝恭前副署長,以及3位水利事業貢獻獎、20位水利績優貢獻獎得主,都是產官學界的推手,致力於水利事業的發展與永續作出貢獻,值得為後進學習的典範。 相關報導: 經濟部水利署報導連結:「淬鍊創新 永續水利」 水利署表揚水利傑出貢獻人員 全國水利傑出貢獻獎 「郭金棟」獲終身成就獎 https://youtu.be/5oxB9dw7SyA...

[以下文章內容引用經濟部水利署焦點新聞] 今(12)日經濟部水利署於台北國際會議中心舉辦「淬鍊創新 永續水利-表揚全國水利傑出貢獻人員及團體」典禮,表揚「終身成就獎」得主郭金棟教授、大禹獎、水利事業貢獻獎及水利績優貢獻獎得主、水利工班職人、綠美化水岸土地認養維護績優單位以及水患自主防災社區評鑑績優縣市。曾文生次長也到場祝賀,嘉勉全國水利從業人員的辛勞並感謝致意。 曾次長提到受疫情影響,雖然無法如期於水利節6月6日舉辦表揚典禮,但也要選在疫情較和緩時表揚全國水利傑出的貢獻人員。水利工作包含防洪、供水,且越來越多元,去年的百年大旱,因為有水利人的努力,如桃園─新竹備援管線,讓新竹用水無虞,臺灣晶片仍正常供應到全世界,展現出臺灣韌性。除此之外,水利署也業務擴展協助能源發展,如利用滯洪池設置光電太陽能板,由售電收入支付滯洪池土地租金;德基水庫、日月潭水庫今年蓄水率皆達8成5,有助穩定供電,水利署的調度做到了。除了延長水庫壽命、擴增水庫容量外,水利人未來將會面臨更多考驗。最後,很高興認識終身成就獎得主郭金棟教授,郭教授作育英才,培育許多優秀的工程師,有這些工程師在,將會為臺灣帶來更美好的未來。 111年度全國水利傑出貢獻獎終身成就獎得主為國立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學系郭金棟教授,超過60年的水利生涯,畢生致力於海岸工程與防護研究,參與多項國家重大工程以及海堤建設,如:臺中港、高雄港、基隆港及枋寮、蚵子寮海岸調查等,也在成功大學、中興大學、海洋大學教育莘莘學子,退休後持續投入海岸保護工作,維護海洋生態,提攜後進並提供良善建議,足以為水利人的表率。 今年6位大禹獎得主分別是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河海工程學系李光敦教授、台灣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李嘉榮總經理、臺北市政府工務局水利工程處吳秋香副處長、國立中央大學吳瑞賢副校長、社團法人中華民國水利技師公會全國聯合會許時雄顧問、經濟部水利署鍾朝恭前副署長,以及3位水利事業貢獻獎、20位水利績優貢獻獎得主,都是產官學界的推手,致力於水利事業的發展與永續作出貢獻,值得為後進學習的典範。 相關報導: 經濟部水利署報導連結:「淬鍊創新 永續水利」 水利署表揚水利傑出貢獻人員 經濟部水利署錄影影片:「淬鍊創新 永續水利—111年表揚全國水利傑出貢獻人員及團體」: https://youtu.be/5oxB9dw7SyA...

[以下文章內容引用經濟部水利署電子報] 由於近年來氣候變遷已對臺灣的氣候及水資源造成影響。政府及企業均已著手規劃減緩氣候變遷及其帶來影響的政策及相關措施。然而面對氣候變遷需要凝聚全民的共識及努力,故本屆水利青年營將主題設定為「氣候變遷」及「永續經營發展」,鼓勵水利青年積極進行永續水資源等相關議題之討論,為臺灣的水資源及水環境提出新穎的看法及實際行動方案。 在暑假的尾聲(8/23-8/27),第八屆水青們把握最後的假期,不畏日頭赤炎炎,跨出家門,來到臺南熱血參與水青營隊,在六天的活動中(含8/10線上課程),除了水利署長官及各界專業師長為水青們介紹臺灣水資源、生態環境、氣候變遷及水利新知和未來發展外,更與天下雜誌U20國際青年一起針對「氣候變遷行動方案」進行討論,增加雙方交流機會,以激盪出不同的火花。 除室內課程外,亦安排水青們走出戶外,至成功大學綠色魔法學校、臺南市安平水資源回收中心及聚恆科技進行參訪,藉由建築節能、綠能產業及水循環等技術了解當代人因應氣候變遷,提出多元且創新的調適方式,以減緩全球暖化加劇。水青藉由不同的參訪經驗,進行一場又一場充滿故事及教育意義的「綠旅行」~ 在營隊最後一天於國立成功大學工學院會議室進行成果發表競賽,有別於以往,本次成果發表分為二階段。第一階段由水青們以英文簡報向評委說明,各組以「氣候變遷」主題設計出相關水行動方案之理念、構想、執行方式及預期成果,並於第一階段,入圍4組別出心裁的行動方案,其中包括「限水30體驗營」、「碳錢包」、「環境保護行動接龍」及「水足跡議題推廣」,並予以經費以進行後續第二階段的執行,最後將依執行成效選出優勝隊伍,而極富創意的水青們所提出的水行動方案,將來亦能提供水利署更多創新的思維。 營隊的結束並不是「水情誼」及氣候行動方案的終點,相信本次營隊活動在各位水青心中皆種下了小小的種子,待滴水澆灌,未來必能萌芽、開花結果,為我們的水利、為我們的環境有改變的力量,透過行動反轉氣候變遷的影響。 第八屆水研營榕園迎新 第一天代表圓滿的營火晚會 水青營及U20青年共同舉辦氣候變遷工作坊 水青營參訪台南市安平水資源回收中心 水青營參觀孫運璿綠建築科技大樓 水青營成果發表競賽 第八屆水利青年營結業式...

[以下文章內容引用成功大學網頁新聞] 為促進與友邦政府之防災經驗交流與管理技術探討,國立成功大學與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舉辦為期 3 週的「111 年友邦政府中高階官員培訓專班—防災科技管理專班」,邀請聖露西亞、巴拉圭、瓜地馬拉及史瓦帝尼等國學員,分享各國防災應變,交流防災知識,提升彼此的災害應變能力。課程已於 9 月 2 日圓滿落幕,除了促進我國與友邦國家夥伴關係,也在災害之防治與預警方面,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111 年友邦政府中高階官員培訓專班—防災科技管理專班」邀請友邦學員交流防災知識 鑒於近日全球之自然災害頻傳,舉凡地震、海嘯、森林大火、邊坡滑動及極端降雨事件等,不僅對國家社會經濟帶來不可估計的損失,各國政府應對災害防制及預警措施,更是面臨著嚴峻挑戰。此次邀請的友邦學員分別代表消防署、國家林務部、國家災防中心及國家災害管控署等部門,期望透過辦理訓練課程,對友邦國家處理災害防治、林務管理、消防訓練、防汛預警及工程經濟等諸多領域的相關單位都能提供協助,進一步使友邦國家與我國未來面臨災害之時,更加從容應對,將災損降至最低。此次課程內容針對常見的自然災害,如:邊坡災害特性、海岸災害、水文災害、地震等議題進行討論,再延伸至災害對於社會的經濟衝擊、預警系統的設立、因應措施的制定以及韌性城市的設計等。 學員參訪我國臺北市災害應變中心,了解台灣各單位對災害的應對策略 此外,主辦單位也安排學員參訪我國各領域的相關機構,如:成大防災中心、台南市消防教育館、中華民國海洋委員會、水利署曾文水庫管理局、臺北市災害應變中心及水利署河川局等單位,除了讓學員了解台灣各單位對災害的應對策略及預警系統,也讓學員們對於常見災害的發生原理與相關基礎理論,有更深刻的認知。 「111 年友邦政府中高階官員培訓專班—防災科技管理專班」安排學生參訪我國各領域機構 防災培訓學程結束後,學員針對課堂內容進行提問,包含災害防治應對、基礎設施建設方法與理念、災害預警系統的設置與調整、各項防災設施規劃與各型態之防災設備與計畫等實務個案討論,以及成本開發、人力及工程耗時估計及工程結構等問答與執行工程的可行性評估探討,藉由期望融合學員們自身國家經驗,思考多目標解決方案,達到防災治理目的。 國立成功大學於 2012 年由工學院委託水利系與工學院、社會科學院、規劃設計學院等 6 個學系共同規劃跨領域之自然災害減災及管理碩士學位學程,在訓練災害風險管理應變能力之餘,配合「成鷹計畫」培養學生國際觀及外語能力,擴展國際視野。而國合會自成立以來,積極推動國際合作發展事務,協助友好國家經濟發展,給予友邦國家或開發中國家技術及人力培訓資源,增進對外友好關係。 2022 年課程已於 9 月 2 日圓滿落幕,促進我國與友邦國家夥伴關係,也在災害之防治與預警方面,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成大工學院詹錢登院長表示,此次防災培訓學程有賴 Taiwan ICDF(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及 iNHMM(成功大學自然災害減災及管理國際碩士學位學程)積極辦理以及授課老師、協辦單位、合作機構及各培訓學員之配合及參與方得圓滿落幕。期待藉由防災培訓學程與友邦國家探討災害防治及管理方法,強化國際外交,交流減災技術,共同成就防災願景。...

[活動內容] 全球首次離岸風機管架式負壓沉箱基礎的砂箱振動台實驗成果發表會 成功大學與沃旭能源攜手合作順利完成全球第一次的離岸風機管架式負壓沉箱基礎 (Suction Bucket Jacket foundation, SBJ) 的砂箱振動台試驗。研究結果顯示,SBJ試驗結果正面,具有耐震與抗土壤液化之能力:本試驗模擬最嚴苛的環境條件,包括高達80公尺之液化砂土層(一般土壤液化不會發生在超過深度30公尺以下之土層)。施加地震為50年發生機率為10%之設計地震(對應回歸期為475年)。在此一條件下,SBJ 仍提供風力發電機足夠穩定性。因應我國離岸風場開發,維護離岸風機運轉安全,應持續推動SBJ現地安裝海床土壤液化監測作業。且由於台灣海床土壤組成複雜,SBJ於台灣離岸風場場址之安裝行為需要持續進行研究。本次研究參與學生橫跨大學部、碩士班、博士班等超過10位學生,試驗採用高達4公尺,且符合真實風機支撐結構比例的大型模型,克服重重困難,於完成鋪設土樣後,採用高難度的吸力安裝工法,同步完成SBJ的三個沉箱基礎安裝,大幅提升台灣學術研究能量。 以下為報導連結: 台離岸風電獨步全球 沉箱水下基礎通過海底強震試驗 足夠耐震也適用台灣海床,成大與沃旭完成沉箱負壓水下基礎研究 免打樁對環境更友善!沃旭引進離岸風電「負壓沉箱」技術,耐震還抗土壤液化 台離岸風電技術跨大步!成大 14 人團隊,如何助沃旭完成「免打樁」水下基礎工法? 離岸風電兼顧環境能源 減噪有成白海豚也說讚 負壓沉箱基礎耐震測試完成!無打樁噪音且除役可完全移除 全球模擬首例 「負壓沉箱」風電技術在台應用 地震、土壤液化都過關...

Engineering a dream workspace In my lab, we study the evolution of underwater landscapes. We look at density currents that plunge into an ocean or reservoir, and how sediment and water interact to shape the evolution of deltas, channels and canyons. These kinds of powerful currents occur in extreme events — such as floods or typhoons — and often are too hard to measure from a ship. But we can easily reproduce them here in my lab, using sand and coloured-water flows in a tank. This is a dream workspace for me. But things were very different in 2014, when my master’s student and I were trying to recreate what is essentially a braided river channel on the sea floor. I borrowed space in an old fluid-mechanics lab, and we built a new water tank in a very small corner of this cramped, dark lab. It was challenging. My student redesigned the small...

林穎聰學長於2020年回成大水利系演講照片   [以下文章內容引用自由時報網頁新聞] 太平洋馬里亞納海溝最深處的「挑戰者深淵」(Challenger Deep)是地球海洋至深點,深度將近1萬1千公尺,水壓高達1100大氣壓,台裔科學家林穎聰近期受邀進行深海探勘,正式成為史上第12位,也是首名親眼見過挑戰者深淵底部景色的亞洲人。 美國麻州「Woods Hole海洋科學研究所」(Woods Hole Oceanographic Institution,下稱WHOI)海洋聲學與信號實驗室終身職副研究員林穎聰來自台灣,他今年5月受到Caladan Oceanic私人海洋研究公司老闆、美國深海探險家暨億萬富豪維斯科沃(Victor Vescovo)邀請,至著名的挑戰者深淵進行海底科研探勘。 據悉,現年45歲的林穎聰從成功大學水利系畢業後至台灣大學攻讀水下聲學並取得博士學位,他在2004年赴美進入WHOI從事博士後研究,現已取得副研究員終身職。 由維斯科沃出資進行的深海探勘研究本次僅邀請6人參加,林穎聰就是2名科學家之一,另一人是美國首名進行太空漫步的女太空人蘇麗文(Kathy Sullivan),如此殊榮令林穎聰大呼感到「萬分榮幸」。 由於下潛「挑戰者深淵」極端環境具有一定風險,出發前已寫好遺囑的林穎聰表示,當天與維斯科沃進行潛水科研前後長達10小時,其中4小時下潛、4小時上升,剩餘的2小時則在海底停留觀察與進行研究。 林穎聰憶述,這10小時的旅程中,每分每秒都是震撼與感動,「看著海洋最深處的底沙,思考著要花多少時間才能讓這一切聚集在此處(被我們觀測),彷彿在一瞬間看到100萬年間的演變」。 以下為報導連結: 亞裔第1人 下潛地球最深處 亞裔第一人!林穎聰下潛全球最深「挑戰者深淵」 成史上第12人 亞洲第一人!台灣學者林穎聰潛入「地球最深處」 相關影音: ...

資料來源:[經濟部水利署英雄榜手冊] 學經歷 ‧ 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博士 ‧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水利組碩士 ‧ 國立成功大學水利工程學系學士 ‧ 國立成功大學水利系主任、海洋科技所長、自然災害減災與管理國際碩士學程主任、水科技中心主任 ‧ 中興工程顧問社水工部工程師 ‧ 行政院重要河川流域協調會報委員 ‧ 經建會水資源次類別小組委員 ‧ 經濟部水資源審議委員會委員 具體貢獻事蹟 應用創新技術與模式對水資源開發、水庫經營做出大量具體貢獻: 開發「通用水資源供需模擬暨調度優選模式」檢討區域水資源運用只需準備基本資料即可詳盡分析跨流域大尺度系統的水資源調配利用,大幅提高分析效率,已應用檢討臺灣西半部自宜蘭安農溪至屏東四重溪所有水系之水資源規劃、缺水緊急調度與備援設施。另結合MODFLOW,檢討臺北盆地、桃園-新竹台地、臺中盆地、濁水溪沖積扇-名竹盆地、屏東平原等區地面水-地下水聯合運用。 應用發明專利制訂或修訂水庫運用規線此法建立型態正確且高用水成效的規線,已應用制訂雙溪(規劃中)、翡翠(另含板二)、鯉魚潭、德基、湖山(與集集堰聯合運用)、曾文-烏山頭(另含越引)、南化(另含二庫)、阿公店、牡丹、白河、鏡面、德元埤、虎頭埤、鹽水埤、內埔子等水庫的運用規線。 研擬水庫防洪運轉策略及規則修訂檢討修訂水庫防洪運轉規則、發展洪水來臨前預先洩降水庫水位原理,另發展「洩洪計算模式」建議放水流量,確保水庫安全,運轉結束蓄滿水庫,實務應用在翡翠、石門、鯉魚潭、德基、曾文、南化、牡丹等水庫,顯著降低曾文水庫放水洪峰,增加德基水庫發電量。 水庫水力排砂操作策略檢討及成效評估整合蓄水利用與防洪運轉,模擬各種水力排砂成效,研擬排砂策略,探討評估石門水庫綜合防淤策略成效,石門與高台水庫聯合水力排砂;南化水庫及南化二庫系統綜合防淤操作;檢討白河、曾文及南化等水庫防淤隧道之運轉策略及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