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祖焯學長(日52級) 成功大學通識教育 客座專家 夏祖焯教授為本系52級學長,筆名夏烈,台北國語實小,建國中學及台南成功大學工學院畢業,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工程博士。在美曾任橋樑工程師,物理研究工程師,大地工程專案經理,美國聯邦政府特殊重點計劃經理等職。曾任台灣國道高速公路局外籍顧問,協助台美雙方交流。並任台北建中文教基金會董事及台北建中校友會常務理事,協助成大與建中之交流;任美洲中國工程師學會理事,推動台美雙方工程交流及美國中華聯誼會監事等職。 1999年返國任教,於新竹清華大學及台南成功大學,教授近代歐美文學及文化、近代日本文學及文化、現代中文小說及散文、科技社會與人文、文學與電影等課程,為我國唯一工程博士出任文學教授之職。 夏教授之長篇小說『夏獵』於1994年獲台灣最高之『國家文藝獎』。2006年獲美洲中國工程師學會頒發之「科技與人文獎」。台北建中傑出校友。2015年獲成大「優良教師獎」。寫給高中生及大學生之指導書籍「夏烈教授給高中生的19場講座」、「大學四年,如何讓自己快速增值」,影響學生思維及方向。此二書亦被中國大陸官方之「中國青年出版社」出大陸簡體字版給大陸青年閱讀,並被選為100本最具影響力之書籍之一。 龔誠山學長(日65級) 亞通利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技術總監 龔誠山技術總監為本系56級學長, 1982至1989年赴荷蘭DELFT水利工程學院及瑞典皇家工學院就讀水利工程碩士及博士課程,以實踐水利工程完整的技術。 1992年回國後於中興工程顧問,從「計畫經理」做起帶領同仁進行各類水利工程計畫,先後參與雲林離島工業區開發、員山仔分洪、曾文越域引水、草嶺崩塌整治、石岡壩修復、南區水資源綜合發展計畫、氣候變遷調適,921地震5座水庫安全評估等多達百餘項計畫,大幅提升國內水利工程技術。 龔學長任職於中興工程顧問公司期間,推動雲林離島工業區開發,於921地震協助政府解決草嶺崩山及石岡壩復健工作,保留石岡壩地震斷裂處為地震紀念公園並恢復供水,在長達25年水利工作中長期推動水利工程數值計算,率先業界引進 MIKE 21, MIKE 3, FLOW 3D等國際著名工程計算軟體,提升國內計算流體力學領域與國際齊名,並長期推動中興集團開發計算水力學模式 HY21並推廣至印尼、大陸等諸國,在長達30年工作中,引進HDPE塑膠管材應用於引水及排水工程,完成HDPE管從規劃、設計、施工、運轉一體化並推廣至菲律賓、科威特等國,建立亞洲地區第一流的HDPE管材施工技術,領先各國。 1992年起陸續於成功大學、雲林科技大學、逢甲大學及台灣大學等校教授水利工程等課,培育年輕學子。 葉陳萼學長(日68級) 台灣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 副總經理 葉陳萼副總經理為本系68級學長,民國72年退伍後即進入台灣自來水公司服務至今。葉學長從基層做起,歷任工程師、組長、工務處副處長、供水處處長、副總工程師、自來公司第三區管理處處長與副總經理。 葉學長辦理南水化水庫工程興辦計畫,穩定台南及大高雄地區供水。推動積極保護自來水水源。督辦「降低漏水率計畫」,每年節省水量約1.7億立方公尺,減輕新水源開發壓力。107年0206花蓮震災擔任緊急應變小組副召集人,參與搶修、資源調度及應變會議,多方協調各單位,於2月14日凌晨恢復供水,應變得宜。91、100、104、106及107年乾旱期間,督導相關區處供水調配支援、限水、節水與清淤等作業,使供水得以延長,維持全省各地民生與工業供水穩定,渡過缺水危機。推動水費行動支付,提供民眾更便捷繳費管道。督辦清配水池頂資產活化利用,設置太陽能設備發電增加收入,年發電量約800萬度,每年增加公司收入約500萬元。 葉學長進入台灣自來水公司服務至今近36年,各項業務開辦成果卓越,於94年獲經濟部頒經濟部暨所屬機關(構)優秀人員、108年榮獲中華水資源管理學會卓越貢獻奬、中華民國自來水協會工作績效卓越表彰並於109年獲頒經濟部水利署大禹奬。 廖瑞堂學長(日69級) 青山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總經理 廖瑞堂總經理為本系69級學長,因在土壤力學課程中找到興趣與方向,畢業後陸續取得本校土木工程碩士及台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研究所大地組博士,往大地工程領域發展。曾任中華顧問工程司土壤基礎部工程師並創辦青山工程顧問公司,學以致用,專業精湛,成就輝煌。 廖學長積極參與社會服務,擔任臺灣省大地工程技師公會第四屆理事長,貢獻專業。從林肯大郡的地滑災變,到九二一大地震,從歷年風災土石流,到山坡崩塌,以及小至房屋基礎工程,大至山岳隧道工程,以大地技師的專業戮力提供國家社會必要的協助,造福社會。曾獲中國工程師學會85年度詹氏論文獎及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100年度公共工程專業獎章。 公餘,廖學長在臺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教授「山坡地設計實務」課程,學術與實務兼顧。廖學長積極發表著作,將專業實務技術寫成書籍出版,著有「探索山坡地—坡地安全的故事」(2010)、「坡地災害防治對策及案例」(2007)、「山坡地護坡工程設計」(2001)、「山坡地安檢及監測」(2001)及「液化區基礎修復補強工法」(2000)等實務專書與工程業界一同精進,提升國內大地工程技術。 楊明風學長(碩94) 嘉南農田水利會 前會長 楊明風會長為本系94級學長,農家出身,因幼年農務經驗,深刻體驗農民辛苦與農業的困境,在使命感驅使下自民國61年11月到嘉南農田水利會服務,從基層工程員做起,歷任烏山頭管理處主任、管理組長、主任工程師、總幹事、直選會長迄今已有48年。 楊會長在兼顧農民灌溉權益及民生產業用水強烈需求下,藉由水庫水量機動調整灌溉計畫,採行間歇灌溉、輪灌措施,提升灌溉效率。在水利工作站與小組長、掌水工努力下,歷年平均灌溉年用水量僅約6.2億噸,節約農業用水量,兼顧農業生產及穩定南部地區民生產業用水,有效協助民生安全與經濟發展。 民國81、83、85、93、99年發生嚴重枯旱,楊會長研擬抗旱缺水因應計畫,適時協助,減輕農民損失及各項用水糾紛。100及107年旱象又現,楊會長以強化掌水工制度,嚴格執行輪灌秩序,克服缺水困境,使農民免於停灌造成損失。楊會長善用掌水工有效節水灌溉,支援民生產業用水的舉措受農委會高度肯定,當時台南市長賴清德對此讚許有加,蔡英文總統曾於106年南下慰勞掌水工們的辛勞。 在農田水利工程興辦、省水灌溉技術研發、綠能開發等項目中包括曾文溪渡槽改建、烏山頭水庫大壩培厚工程以及於今年9月啟用的新烏山嶺隧道工程。在配合政府發展綠能方面,除了3座水力發電廠,又建置芒子芒埤等6場域太陽光電併聯發電,發電容量共計8.7MW,另已籌設烏山頭水庫場域容量為13MW。 楊會長於108年獲農委會頒贈三等農業專業獎章,以表彰他對農業的重要貢獻,他也是第一位獲得此獎的農田水利會人員,獲此殊榮,實至名歸。...
林穎聰學長於2020年回成大水利系演講照片 [以下文章內容引用自由時報網頁新聞] 太平洋馬里亞納海溝最深處的「挑戰者深淵」(Challenger Deep)是地球海洋至深點,深度將近1萬1千公尺,水壓高達1100大氣壓,台裔科學家林穎聰近期受邀進行深海探勘,正式成為史上第12位,也是首名親眼見過挑戰者深淵底部景色的亞洲人。 美國麻州「Woods Hole海洋科學研究所」(Woods Hole Oceanographic Institution,下稱WHOI)海洋聲學與信號實驗室終身職副研究員林穎聰來自台灣,他今年5月受到Caladan Oceanic私人海洋研究公司老闆、美國深海探險家暨億萬富豪維斯科沃(Victor Vescovo)邀請,至著名的挑戰者深淵進行海底科研探勘。 據悉,現年45歲的林穎聰從成功大學水利系畢業後至台灣大學攻讀水下聲學並取得博士學位,他在2004年赴美進入WHOI從事博士後研究,現已取得副研究員終身職。 由維斯科沃出資進行的深海探勘研究本次僅邀請6人參加,林穎聰就是2名科學家之一,另一人是美國首名進行太空漫步的女太空人蘇麗文(Kathy Sullivan),如此殊榮令林穎聰大呼感到「萬分榮幸」。 由於下潛「挑戰者深淵」極端環境具有一定風險,出發前已寫好遺囑的林穎聰表示,當天與維斯科沃進行潛水科研前後長達10小時,其中4小時下潛、4小時上升,剩餘的2小時則在海底停留觀察與進行研究。 林穎聰憶述,這10小時的旅程中,每分每秒都是震撼與感動,「看著海洋最深處的底沙,思考著要花多少時間才能讓這一切聚集在此處(被我們觀測),彷彿在一瞬間看到100萬年間的演變」。 以下為報導連結: 亞裔第1人 下潛地球最深處 亞裔第一人!林穎聰下潛全球最深「挑戰者深淵」 成史上第12人 亞洲第一人!台灣學者林穎聰潛入「地球最深處」 相關影音: ...
資料來源:[經濟部水利署英雄榜手冊] 學經歷 ‧ 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博士 ‧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水利組碩士 ‧ 國立成功大學水利工程學系學士 ‧ 國立成功大學水利系主任、海洋科技所長、自然災害減災與管理國際碩士學程主任、水科技中心主任 ‧ 中興工程顧問社水工部工程師 ‧ 行政院重要河川流域協調會報委員 ‧ 經建會水資源次類別小組委員 ‧ 經濟部水資源審議委員會委員 具體貢獻事蹟 應用創新技術與模式對水資源開發、水庫經營做出大量具體貢獻: 開發「通用水資源供需模擬暨調度優選模式」檢討區域水資源運用只需準備基本資料即可詳盡分析跨流域大尺度系統的水資源調配利用,大幅提高分析效率,已應用檢討臺灣西半部自宜蘭安農溪至屏東四重溪所有水系之水資源規劃、缺水緊急調度與備援設施。另結合MODFLOW,檢討臺北盆地、桃園-新竹台地、臺中盆地、濁水溪沖積扇-名竹盆地、屏東平原等區地面水-地下水聯合運用。 應用發明專利制訂或修訂水庫運用規線此法建立型態正確且高用水成效的規線,已應用制訂雙溪(規劃中)、翡翠(另含板二)、鯉魚潭、德基、湖山(與集集堰聯合運用)、曾文-烏山頭(另含越引)、南化(另含二庫)、阿公店、牡丹、白河、鏡面、德元埤、虎頭埤、鹽水埤、內埔子等水庫的運用規線。 研擬水庫防洪運轉策略及規則修訂檢討修訂水庫防洪運轉規則、發展洪水來臨前預先洩降水庫水位原理,另發展「洩洪計算模式」建議放水流量,確保水庫安全,運轉結束蓄滿水庫,實務應用在翡翠、石門、鯉魚潭、德基、曾文、南化、牡丹等水庫,顯著降低曾文水庫放水洪峰,增加德基水庫發電量。 水庫水力排砂操作策略檢討及成效評估整合蓄水利用與防洪運轉,模擬各種水力排砂成效,研擬排砂策略,探討評估石門水庫綜合防淤策略成效,石門與高台水庫聯合水力排砂;南化水庫及南化二庫系統綜合防淤操作;檢討白河、曾文及南化等水庫防淤隧道之運轉策略及成效。 ...
[成大新聞中心報導] 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系名譽教授高家俊榮獲台灣海洋工程學會頒授「海洋工程技術獎」,以表彰其在海洋工程的重大貢獻。這是台灣海洋工程學會首次頒發此榮譽,獲獎意義更為重大。台灣海洋工程學會並於11月21日在成大舉行的「第41屆海洋工程研討會」公開表揚高家俊教授。 「海洋工程技術獎」是學會對於在海洋工程技術有顯著成就與發明者、有特殊改革成就者、有重大貢獻者或有特殊績效者,給予最高的榮耀。 高家俊歡欣接受榮譽,他感謝2、30年來團隊夥伴的辛苦配合,「經常工作到深夜,謝謝大家一起努力。」他也謝謝妻子對於他全心投入工作從不抱怨。高家俊謙虛地說,「獲獎是運氣好,在最打拚的時候國家經濟也是最好的時候,得到很多支持。他更謝謝身為軍人妻子的老媽媽,幾乎是1人在帶5個孩子。」高家俊領獎下台後立即衝到老媽媽面前,將獎座獻給媽媽。 高家俊是成大水利及海洋工程學學士、碩士,德國漢諾威大學博士。高家俊教授原專攻海洋發展,返國任教後,有鑑於國家對海洋環境資訊需求孔急,遂轉移研究方向,投入危險性極高的海洋觀測研究,建立國人自主海洋觀測能量,掌握關鍵技術,使近海 水文觀測不需假手他國。102年獲中國工程師學會「工程獎章」、103年獲經濟部「大禹獎」。 20多年來高家俊陸續開發海氣象水文資料浮標、第二代音波潮位站、岸邊氣象站、微波雷達觀測系統、船舶氣象自動觀測系統、水質自動化觀測系統等儀器、漂流浮標觀測系統等,研發成果獲得「GPS海面波動觀測方法」等25項專利,發表學術論文著作百 餘篇。 高家俊教授在民國87年創立成功大學近海水文中心,布建環島海氣象觀測站網,共計有19座海上資料浮標站和14個潮位觀測站。 近海水文中心運作迄今未曾中斷,建立了寶貴的近海水文資料庫,蒐集近海岸海域波浪、潮位、海流、氣象等資料超過10億筆,提供即時資料給政府相關機構,以提升颱風預報準確性、異常災變天候時防災決策之科學參數。政府大力推動離岸風電,近海水文中心也提供長期且高品質的波浪、潮位、海流、氣象等監測資料,對離岸風電基礎設計提供寶貴的海上資料。 ...
許如霖學長(48級) 中興工程科技研究發展基金會前執行長 許如霖學長於民國48年自本系畢業,服役後隨取得水利技師執照及高等公務人員資格,投入石門水庫工程建設,在此期間培養其大型水庫規劃、設計與施工監造的能力。水庫工程於民國53年完工蓄水後,許學長留在石門水庫管理局,負責水庫的營運、維護管理工作。奠定了許學長成為台灣極少數同時具備大型水庫規劃、設計、施工監造及營運管理的全能工程菁英。 民國50年代,政府擬推動曾文水庫工程建設且為了將能執行大型工程建設的工程人才留在台灣生根,積極催生成立工程顧問機構。許學長自覺完成石門水庫管理局的階段性任務,於民國56年到「中技社」加入曾文水庫工程規劃設計團隊,民國59年再到新創立的「中興工程顧問社」任職,陸續參與完成曾文水庫、榮華壩、明潭計畫的水里壩以及翡翠水庫等工程。許學長也曾數度以水利專家身份奉派到印尼,提供水庫規劃設計的指導。 許學長在「中興社」的25年期間歷任工程師、副理、經理至水工總工程師。並於「中興社」改制後轉到「中興工程顧問公司」擔任副總經理,民國88年調回「中興社」陸續擔任副執行長及執行長;民國93年自「中興社」退休後回任「中興基金會」執行長,全心督導土木水利工程技術與知識的推廣、普及化與人才培育等工作。於民國97年5月23日從「中興基金會」退休。 許學長因病於108年10月11日離世,令人惋惜。然而,許學長將畢生都奉獻在國家重大水利建設上,晚年投入督導技術研發、推廣、普及化與人才培育上亦有很大的貢獻,值得我們後學後輩景仰效法。 趙榮耀學長(48級) National Center of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 National Weather Service/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US Department of Commerce. (2016 August, RETIRED),Physical Oceanographer 趙榮耀學長於民國48年自本系畢業後,於民國53年在日本東京大學獲得土木/海岸工程碩士學位、民國59年獲得紐約大學海洋物理學博士學位。在紐約大學任職了兩年的研究科學家之後,他轉而為環境諮詢公司工作,並創建自己的公司。作為這些公司的首席海洋學家,他負責制定海象、海嘯和暴潮湧浪的潛勢以及海灘侵蝕和熱液循環等規範,做為沿海及離岸發電廠的設址地點及設計的標準。經過十多年的諮詢工作後,趙學長前往紐澤西州立大學羅格斯分校教授流體力學,研究波浪對溢油的影響。民國72年,趙學長轉至美國陸軍工程兵團海岸工程研究中心,從事數值波預測模型的研究與開發以及因颶風產生的海浪現場分析。民國73年,趙學長被調到了NOAA國家海洋局,隨後又調到了NOAA國家氣象局。他的主要職責是為美國沿海地區開發和實施波浪預報模型,業務區域包含阿拉斯加水域(AKW)、北大西洋西部(WNA)、北太平洋東部(ENP)等地區以及特定颶風如北大西洋颶風(NAH)和北太平洋東部颶風(NPH)。 趙學長長期投入海洋物理、海洋氣象及颶風預測模式等領域,並協助制訂相關規範與準則,貢獻卓越,實為本系後進學習效法之楷模。 蘇士敦學長(53級) 美國陸軍工程師團南太平洋區水資源及海岸工程經理 蘇士敦博士為本系53級學長,於民國59年取得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水資源工程博士,先後於美國多家工程公司及電力公司擔任要職。蘇學長民國81年至90年間,擔任哈札工程公司的副總裁兼亞洲區經理,更代表公司參于三峽大壩的興建。民國91年,蘇學長於美國陸軍工程師團南太平洋區水資源及海岸工程擔任主管,並於民國101年位居經理退休。 蘇學長於民國82年曾任美國土土木工程學會國際水利水文會議大會主席、民國85年至90年間擔任海峽兩岸水利科技交流會委員、民國88年至90年間擔任美國華美水利學會會長,蘇學長不僅在工程產業界表現卓越,在學術研究方面亦極為突出。 蘇學長在水利領域的傑出表現,連年獲獎,包含民國92年獲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舊金山區傑出服務獎、民國84年獲哈扎工程公司頒發的傑出服務獎、民國92年獲南太平洋分區和美國陸軍工程師團舊金山區的年度工程師獎、民國94年獲美國陸軍協會(AUSA)頒發的傑出文職人員獎等,蘇學長並獲得美國土木工程學會Fellow以及水資源工程Diplomate终生會員,實為本系楷模,值得後學尊敬與效法。...